首頁 > 中紡聯 > 領導講話 > 正文 
 
  孫瑞哲: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新局
2023-02-27
分享至:

  在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七屆年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發表題為《穩中求進 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新局》的講話,特將講話原文刊發于此,以饗讀者。

 

穩中求進 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新局

——在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七屆年會上的講話

孫瑞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2023年2月26日 北京

 

  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使命,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代征程,為紡織行業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目標方向,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啟動《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研究編制工作。2023年,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紡織行業迎來全面釋放發展韌性的新契機。站在歷史使命轉換與宏觀經濟形勢轉折的重要歷史節點,紡織行業要堅定信心,穩中求進,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建功立業。

  一、紡織行業經歷疫情考驗,逐步回復至正常運行軌道

  新冠疫情持續三年,市場需求不足、供應鏈運轉不暢、大宗原料價格上漲、貿易環境風險上升等一系列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對我國紡織行業形成嚴峻考驗。面對復雜的外部形勢,行業發展韌性得到充分釋放,完整產業體系的穩定運行優勢持續顯現。2020~2022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均超過3000億美元,2022年達到3409.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與疫情前相比較,2022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不變價工業增加值與2019年基本持平,營業收入三年年均增長0.5%,表明行業產、銷規模在疫情期間穩中有進。紡織業、化纖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三年年均分別增長2.9%和8.8%,企業在疫情期間仍然堅持擴大轉型升級投入。在疫情考驗下,紡織行業持續發揮了穩定經濟運行、平衡國際收支、促進民生改善等重要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

  2022年,紡織行業供需兩端同時承壓。需求端整體表現疲弱,特別是內需市場受疫情影響,消費潛力難以充分釋放,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減少6.5%,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僅增長3.5%,較2021年放緩4.8個百分點。生產端原料價格持續高位,成本壓力向消費端傳導困難,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加大,產銷放緩,盈利下滑,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減少1.9%、0.9%和24.8%。

  2023年,我國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在復雜國際形勢下,為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平穩、有序恢復創造了重要基礎條件。從外部看,國際市場復蘇形勢尚不樂觀。春節復工后,企業普遍反映出口訂單尚未恢復,加上涉疆問題等非經濟風險因素影響,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在歷史高點之上繼續實現增長的難度很大。國內市場則充滿希望,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將帶動消費場景逐步實現全面復蘇,供應鏈運轉效率也將顯著提升,加上穩步向好的宏觀基本面、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起到提振市場信心的積極作用,紡織行業在內需市場必將迎來更多作為空間。特別是在當前內需消費升級、文化自信增強的背景下,內銷品牌格局處于調整窗口期,紡織服裝企業迎來充分挖掘國潮、綠色、渠道等消費熱點潛力,推動形成產需良性互動的有利時機。在內需支撐下,紡織行業將逐步回復到深度調整結構、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穩定運行軌道,開啟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新局面,按照“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為完成國民經濟穩增長目標做出應有貢獻。

  二、紡織行業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黨的中心任務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紡織行業具有民生改善基石、國際合作先導、區域經濟有生推動力等產業屬性,紡織產業發展始終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同頻共振。

  (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我國規模巨大人口

  紡織行業的現代化之路是緊系民生、增進福祉的發展過程。在以完整產業體系穩定、安全運行,充分保障人民衣著家居需求的基礎上,肩負著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使命。在有效滿足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功能化的消費升級需求之外,纖維制品在醫療衛生、安全防護、交通建筑等領域擴大應用,為人民生活品質的持續改善提供了更多創新空間。現代化的紡織產業體系將立足科技創新,適應新發展階段國情需要,努力將我國人口優勢進一步轉變為現實市場優勢。

  (二)以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紡織行業的現代化之路是持續發揮增收致富、繁榮區域經濟功能的發展過程。紡織行業始終是創業就業的先驅產業,提供逾千萬個合理收入、有職業提升空間的高質量就業崗位;產業在縣域、鎮域集聚,有力推動了城鎮化進程和鄉村振興;跨地區分工融合的產業體系,傳承、推廣非物質文化技藝,發揮了脫貧富民、穩邊興邊的重要作用;以都市時尚產業實現現代制造業與城市群經濟的有機融合。未來,紡織行業致力經濟繁榮、助推共同富裕,具有廣闊作為空間。

  (三)以現代化產業體系承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紡織行業的現代化之路是不斷融合物質創新成果與精神文化財富的發展過程。作為率先進入制造強國梯隊的現代化產業,通過強化先進、智能、綠色制造基礎,將持續提升產出品質、豐富品種供給、提高創新附加值,推動物質文明邁上新高度。與此同時,紡織服裝創意設計水平的提升和自主品牌的培育發展,將有效推動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揮承載民族情感、表達文化自信的作用,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應有之力。

  (四)以現代化產業體系履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責任

  紡織行業的現代化之路是構建生產、生活與生態之美相融共生形態的發展過程。作為中國最早提出實施碳中和路徑的工業部門之一,紡織行業在綠色制造、再生循環、可持續管理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是全球產業鏈可持續治理的重要推進者。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現代化的紡織產業將著力構建綠色供應鏈體系,更好實現綠色纖維材料、綠色制造、再生循環與需求端綠色消費的有機銜接,全面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五)以現代化產業體系踐行和平發展道路

  紡織行業的現代化之路是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使命的發展過程。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占全世界比重超過50%,出口總額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過百億美元。行業以規模龐大、穩定順暢、高度開放的產業循環,帶動全球資源要素高效流動;作為國際化布局的先行產業,在東南亞、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諸多標志性項目。在產品、技術、品牌、資本的往來交流中,紡織行業實現全球化配置資源,在開放合作中創造共同價值、服務人權事業。

  三、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新冠疫情爆發前,我國紡織行業已經處于經濟低速增長、結構深度調整的轉型發展階段。疫情三年,伴隨著宏觀形勢發展變化,紡織行業處于高質量發展攻關期的特征更加顯著,推動產業鏈升級、價值鏈高端延伸、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通過要素升級、結構優化和規則調整,形成高效能、高品質、高責任、低成本的投入產出關系,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

  1.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力

  科技創新是形成新投入產出關系、打造新發展范式的根基。以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為代表的制造創新,以高性能纖維、生物基材料為代表的材料創新,以功能性、智能化紡織品為代表的產品創新,都是技術變革驅動的系統性發展。紡織行業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要把握產業技術前沿趨勢,強化基礎創新,聚焦關鍵技術攻關,促進基礎創新到應用創新的有效轉化。

  2.延展融合創新空間

  打破邊界,萬物可織。技術創新、場景延展加速了產業邊界消融和資源要素重組。從以合成生物學、現代育種為代表的生物經濟,到以醫用紡織品、健康功能性紡織品、智能紡織品為代表的大健康領域,再到以海洋生物基纖維材料開發為代表的海洋經濟,融合創新成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走向深化的重要驅動力量,塑造產業未來、未來產業。

  3.提升設計創新價值

  紡織服裝具有文化屬性,設計創新能力決定了文化表達水平。創意設計將情感價值、美學價值和體驗價值轉化為產品價值與品牌價值,是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關鍵。近年來,在全球文化與本土文化的交匯中,文化的系統性發掘、創造性轉化正成為時尚產業新的價值來源。紡織行業要把握住文化自信提升的歷史時機,深化文化挖掘與轉化,激活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基因,以具有中國深度、全球廣度、時代特征的設計,打造風格、形成價值。

  4.推動數字創新融合

  數字經濟推動要素、資源更新和流程、場景再造,個性化定制、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生產模式革新成為產業升級新引擎。數字化條件下,市場主體與商業場景實現精準連接,跨境電商、直播電商、興趣電商等新業態持續涌現,制造端與消費端的鏈接模式革新,提高發展效率。數據密集型科研范式加速知識創造進程,深刻改變創新創意方式。紡織行業要以全流程、全場景、全觸點、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轉型,重塑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5.構筑綠色創新未來

  當前,要素資源加速向綠色經濟集聚,綠色發展成為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必然選擇。綠色能源、綠色材料從源頭改變要素結構,生物基、可降解纖維材料的開發應用豐富了原料供給;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在新能源、交通工具輕量化等領域的低碳正向作用逐步發揮,從制造到管理的系統性綠色轉型正在重塑產業競爭優勢。紡織行業要綜合理念與實踐、平衡現實與未來,加快提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在要素變化與體系變革相互交織的背景下,供應鏈成為產業發展核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運行,是保障經濟平穩、供需平衡的重要支撐,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要把握產業鏈供應鏈關鍵因素,積極適應變化,贏得主動。

  1.適應要素格局新變化

  俄烏沖突發生以來,原料、能源對全球供應鏈穩定性的影響作用持續凸顯,圍繞資源要素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成為重要趨勢。作為制造大國、人口大國,我國對原油、棉花、羊毛、亞麻等初級產品的進口依存度較高,其中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因此煉化紡一體成為近年來紡織產業鏈延伸的重要方向。未來,紡織行業要依托好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進程,加強要素資源領域的國際合作,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增強資源整合能力。

  2.順應實力要求新變化

  在科技革新背景下,勞動力成本對于產業鏈供應鏈布局的影響弱化,完整的產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完善的創新生態成為影響產業布局的重要因素和發展韌性的重要來源。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紡織工業產能結構持續優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制造能力穩步提升,基礎創新與應用創新協同并進,勞動力生產率明顯高于東南亞、南亞等新興產業國家。面向未來,保障供應鏈穩定,需要進一步穩定規模優勢,強化體系優勢,增強自主創新和高端制造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3.應對國際合作規則新變化

  世界格局與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深刻改變,在大國博弈、地緣政治沖突增多背景下,各國產業、貿易政策密集調整。以“涉疆法案”為代表的貿易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嚴重影響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合作。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經濟發展帶來全球規則重塑,數字貿易成為雙邊、多邊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被發達國家納入企業供應鏈管理要求,碳關稅正在進入實施。紡織行業在復雜形勢下要堅持積極融入國際合作,應對規則調整。

  (三)推進產業和區域協調發展

  生產力布局調整是產業優化結構、整合資源、延展市場的重要途徑。新時期,紡織行業要加快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經濟戰略,適應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變化,在產業升級發展與轉移、承接中構筑發展新優勢。

  1.在區域協同中推進布局轉移

  以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為載體,國家正在加快推動長江、黃河流域經濟協同發展。資源稟賦互補、文化傳統關聯、生態保護協同,使得流域經濟成為產業跨區域布局的重要場景。紡織行業要在流域經濟戰略框架下,推動以大型企業、重大項目為牽引的跨區域轉移,以產業布局優化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城市群成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空間載體,隨著城市功能和定位更新,一批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優質產業資源逐步向周邊區域加速遷移。要結合城市更新、產業更替的進程,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高端制造中心,形成全球影響力和引領力。

  2.在城鄉融合中發展現代集群

  紡織產業集群是連接城鄉的關鍵節點,在構建工農互促、協調發展的新型產業關系中具有特殊作用,對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具有戰略價值。2021年,中國紡聯211個試點產業集群的紡織工業產值達3.8萬億元,就業人員超700萬,企業總數超過25萬戶,為地方穩增長、保民生、穩就業做出突出貢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戰略。紡織行業現階段約70%的產業集群仍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省份,未來要利用好城鄉要素流動制度基本打通、鄉村資源活動逐步激發的有力時機,促進產業向中西部、邊疆省份縣、鎮域地區加強轉移布局,以民生產業服務民生改善,推動共同富裕、邊疆穩定。

  臂系千鈞,時不我待;奮楫篤行,履踐致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之年,讓我們堅定信心、穩中求進,砥礪奮進、破浪前行,在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引領下,加快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充分彰顯行業力量和擔當!

 

聲明:凡于本網文章前標有“CTEI網訊”之文章即表示為本網原創、編譯、第一信息源、第一媒體合作方等,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注文章來源自“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www.ctei.cn”,本網保留法律權利。
相關文章
 
  更多>
  更多>
11_副本.jpg
共謀良策,共話發展!
08.jpg
開局之年 第十七屆中
000.jpg
綠色低碳為這些榜樣點
sy.png
晨光紫 生命之愈
sy.png
第二十六屆巴黎展啟幕
20230118CTEI新春賀圖.jpg
祝業界同仁兔年新春快

合作媒體:《紡織服裝周刊》 《家紡時代》 《中國紡織》 《中國經濟網》

©中紡網絡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京ICP備11016217號-29

業務咨詢: ctei@cntac.org.cn

甘肃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