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紡聯 > 領導講話 > 正文 
 
  夏令敏:守正創新,勇毅前行,建設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
2022-12-09
分享至:

  在2022年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做《守正創新 勇毅前行 建設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2022年全國紡織產業集群會議工作報告》。


2022年全國紡織產業集群會議工作報告

守正創新  勇毅前行

建設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

夏令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

  今天,距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一次產業集群會議召開已有20年的時間。2002年12月24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當時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國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研討會,正式宣布紹興縣等38個市縣區鎮成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并向這些地區授予了相應的特色城鎮的稱號,標志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服務工作的大幕正式開啟。這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機構改革之后,轉變職能服務行業最重要的工作抓手,也是促進地方經濟和行業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舉措。中國紡聯各成員單位、各部門與地方各級行業組織、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各類地方服務機構一道,為產業集群地區開展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服務工作: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掌握行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爭取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為產業集群地區開展行業咨詢服務,制訂行業發展規劃;協助各類企業拓展銷售渠道,開拓國內外市場;開展技術服務,解決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開展相關培訓,提高集群企業職工的素質和能力;組織國際交流,開展國際合作;開展信息化服務,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進紡織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保障職工和利益相關方的權益,促進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加強集群地區的宣傳推廣,擴大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這些工作為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為產業集群中企業的快速成長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20年發展成就非凡

  產業集群是改革開放以來紡織服裝產業市場化不斷深入演進的必然結果,是產業高效協同的空間組織形式。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不僅支撐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就業,保障民生,富裕百姓,也支撐行業規模擴張、能力提升,展現了紡織服裝產業的生態和活力。

  1、產業集群發展的基本情況

  20年過去,產業集群試點由2002年38個、紡織工業總產值4800多億元、就業人口329萬人、企業總數8.6萬戶,到2021年底產業集群試點總數達到了211個、紡織工業產值達到了3.77萬億元、就業人口超過700萬人、企業總數超過25萬戶。

  20年來,紡織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2年,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剛剛超過1萬億元,利潤總額340億元,全行業從業人員接近1800萬人。2002年,全行業出口總額617.7億美元,是當時的歷史最高水平。2021年,全國紡織行業3.4萬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2萬億元,利潤總額2677億元,全行業從業人員超過2000萬人。2021年,全行業出口總額達到3155億美元,創行業出口額歷史新高。

  產業集群不僅在行業經濟發展中至關重要,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舉足輕重。日前公布的全國經濟百強縣,超過60個縣市以紡織服裝為支柱產業或特色產業;百強縣中的前10強,有9個縣市以紡織服裝為產業特色。

  今年中國紡聯對產業集群試點開展了第五次復查,復查的對象包括試點時間滿三年的204個產業集群地區、再加上2020~2021 年新加入的6個以及恢復共建的1個共211個產業集群地區。經中國紡聯批準,確認江蘇省江陰市等193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地區通過本次復查。2022年新加入試點共建9個產業集群地區。

  截至目前,與中國紡聯建立試點共建關系的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地區共計202個。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在區域分布上呈現東密西疏的特點,東部地區149個、中部地區33個、西部地區12個、東北地區8個。主要分布在全國的20個省區,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江蘇省40個,浙江省39個,廣東省26個,山東省22個,福建省15個,在產業集群試點地區數量上,五省占全行業的70%。

表1 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分布表

  從產業集群試點地區行業分布上看,全國202個集群分屬服裝、針織、家紡、棉紡、毛紡、產業用、化纖、商貿、長絲、印染、麻紡、絲綢、紡機等13個行業。

表2 紡織產業集群試點行業類別分布表

  截至2021年底,福建長樂、江蘇江陰、浙江桐鄉、浙江蕭山、山東濱州、廣東汕頭、浙江柯橋、廣東普寧8個產業集群地區紡織服裝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此外,福建晉江、福建石獅、浙江海寧、江蘇常熟、廣東虎門等5個產業集群地區營業收入過800億元。這13個產業集群地區,既是典型的產業發展集聚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也是企業市場拓展能力強、在國內國際市場以及產業鏈協作上都有著重要地位的領先發展地區。

  2、產業集群20年發展的主要成就

  一是產業集群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集群地區政府大力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當地設立國家級、省級科技研發機構,服務集群內的廣大企業,提升企業科技研發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柯橋、盛澤、常熟、石獅等地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東華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圍繞新型纖維材料開發應用、先進制造工藝研究、先進印染技術開發等主要方向成立創新載體和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服務,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效果顯著。產業集群地區建成了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以及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紡織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這些機構不僅與大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合作,也廣泛服務于集群內廣大中小企業,成為集群企業重要的技術支撐力量。石獅市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合作、晉江市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合作,設立檢測中心,分別聚集行業專業人才近200人,為紡織服裝企業開展技術產品開發、質量檢測認證、人才培訓服務,極大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數字化發展水平有了新突破。紡織行業兩化融合整體水平提升較快,2017年以來,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分數從48.4提升到56.6,實現了16.9%的躍升,增速高于全國的11.6%的平均增速,行業數字化轉型成效持續顯現。產業集群中的龍頭企業如恒力集團、申洲集團、榮盛集團、波司登集團、恒申集團、紅豆集團、天虹集團、無錫一棉、新鳳鳴集團、大楊集團等企業經過多年的數字化改造,數字化能力已經得到大幅度提升,部分車間、工序、工廠已實現智能化運行,數字化水平在國際同行比較中也處于領先地位。這些大企業也同時帶動了大批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的步伐,帶動了產業集群地區行業整體數字化水平的提高。同時,地方政府部門也對企業的數字化改造給予大力支持,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優惠、財政政策給予一定程度支持、技術人才資源引進給予扶持,這些措施大大調動了紡織服裝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的積極性,企業數字技術應用深度、經營管理水平都得到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產業集群地區政府大力支持紡織服裝企業或者第三方企業平臺機構開展電子商務深度應用,服務于企業的業務模式轉型和新業態的拓展。南通、常熟、濮院、義烏、大朗、虎門、石獅等一大批產業集群地區,吸引了阿里、京東、騰訊等知名企業和大批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及相關機構入駐到集群當中,為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多個地區的市場貿易采購方式試點為中小企業從事對外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兩年,即使有疫情的影響很多地區進出口貿易額也大幅增長。

  三是品牌化發展邁入了新階段。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影響力獲得大幅提升,品牌價值也不斷得以體現。遼源襪業、西柳棉服、興城泳裝、清河羊絨、即墨針織、嘉祥手套、南通家紡、常熟男裝、濮院毛衫、 許村布藝、織里童裝、嵊州領帶、虎門女裝、均安牛仔、鹽步內衣等等,這些帶有明顯地域特點和行業特色的區域品牌,不僅在國內享有很大的影響力,國際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企業快速成長,產品品質不斷提升,集群中企業的品牌價值也在不斷提高,品牌的市場競爭力也不斷提高。

  四是產業集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果。產業集群市場化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成,多元主體的服務機構活躍在產業集群當中。既有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服務團隊,也有企業化運行的服務機構;既有規模龐大、服務能力強、服務面寬的大型服務機構,也有小而專的服務機構;既有知名大企業包括IT大廠的服務企業,也有大量存在的活躍度極高的小型服務企業,也包括大量的設計師工作室。據中國紡聯集群工作委員會不完全統計,202個產業集群地區共有技術產品研發機構、質量檢測機構、信息發布推廣機構、電子商務服務機構、金融法律服務機構、新聞宣傳機構、人才培訓機構、物流服務機構等超過1500家。這些服務機構成為產業集群健康穩定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五是綠色可持續發展呈現新面貌。近些年來,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在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節能降耗、資源循環再利用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建立起日臻完善的綠色發展體系;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日益增強;順應綠色消費需求不斷攀升的市場趨勢,綠色產品開發設計、綠色生產制造在集群企業快速普及。綠色可持續發展已經由理念變成產業集群的成功實踐。長三角的產業集群柯橋、桐鄉、盛澤、常熟、張家港、江陰等,珠三角的產業集群新塘、西樵、普寧、潮南、谷饒等,通過遷廠入園、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等多種方式,徹底解決印染企業污水達標排放問題,保護周邊水系,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兩年,柯橋發布《中國紹興·柯橋氣候行動宣言》、盛澤發布《盛澤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白皮書》,更充分展現紡織產業集群積極參與氣候創新行動的鮮明態度,也為行業樹立了推進雙碳目標實現的行動樣板。

  二、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面臨的挑戰

  雖然這些年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復雜的外部環境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狀況,對產業集群未來的發展還是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1、產業集群的中小企業創新能力較弱,粗放型發展的狀況還很普遍。中小企業是產業集群的主體,研發設計、技術創新、技術應用的能力都比較弱,在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等方面都很難與大企業齊頭并進,所以,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差距。集群內部同質化競爭還普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還亟需加強。

  2、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明顯壓力。一方面,國內市場需求偏弱。疫情以來,國內市場處于低迷狀態,紡織品服裝銷售始終沒有恢復到2019年以前的狀態,再加上,線下實體銷售渠道向線上渠道轉移,也讓很多企業特別是產業集群的中小企業難以適應。另一方面,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美國對新疆棉制品設限,歐盟也在緊跟,這對我國傳統的出口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再加上局部地緣沖突,導致國際供應鏈受阻、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能源價格上漲,這些都影響了紡織服裝企業的國際合作,對外向型的產業集群而言,影響尤為突出。

  3、綠色發展目標給中西部產業集聚帶來了硬約束。綠色發展是十四五和未來紡織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東部地區的產業集群這些年在綠色環保方面的進步很大,而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產業集聚時面臨的環保壓力就非常大。一是中西部地區的產業集群原有的基礎條件比較薄弱,高標準的環保要求對政府、企業在資金資源方面投入要求也非常高,企業的運行成本就會比較高,相對削弱中西部地區產業集聚的比較優勢。二是中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相對脆弱,承載能力也較弱,對于印染、針織、家紡等行業的接受能力也比較低,要實現產業鏈條配套企業的高效集聚,面臨的困難會更為艱巨。

  4、三年疫情對于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新冠疫情對物流、用工,對消費模式、消費習慣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這些影響在疫情之后還將持續。為了適應后疫情時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生產方式、生產模式的變化,需要產業集群企業早做準備。在疫情多點散發頻發的情況下,要保持供應鏈穩定、生產秩序正常、職工隊伍穩定都需要重新規劃,重新布局;要適應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更高要求、對于線上服務的更高要求,需要企業盡早做好產品準備、技術準備、服務體系的準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只有充分準備積極應對,才能戰勝困難挑戰,贏得競爭。

  5、產業轉移和區域布局調整面臨新課題。新冠疫情、市場需求疲軟、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供應鏈安全性穩定性對國內的產業轉移和中西部地區產業發展及集聚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何能夠更好地發揮中西部地區產業要素資源及產業政策、產業環境的比較優勢,在與國際相關地區的競爭當中取得優勢地位,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全球化條件下,產業的國際競爭本身就十分激烈,疊加諸多不利因素后,如何避免歐美國家曾經出現的產業空心化現象在我國重現,保障中西部地區順利承接國內的高質量產業轉移,進一步優化紡織服裝產業國內布局,這對全行業健康穩定發展都至關重要,需要行業企業和政府部門共同努力,盡快破解這一新課題。

  三、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黨的二十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國要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市場化、國際化程度高,在基本建成紡織強國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推進紡織全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紡織行業力量。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作為紡織全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任重道遠。建設現代化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帶動幾十萬家中小企業全面實現現代化,是未來十幾年我們必須努力完成的任務。

  1、堅持推進產業集群升級發展不動搖。各產業集群地區政府、企業都要增強發展信心,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和韌性,心無旁騖,持續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要科學規劃,精準布局,把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作為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長期堅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落實,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

  2、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全方位提高集群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集群發展提供長遠動力。建設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最重要的就是構建世界領先的現代紡織科技體系,在紡織纖維新材料技術、紡織先進工藝技術與裝備、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和智能化生產等領域要不斷提升不斷進步,并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產業集群地區既要鼓勵大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引領行業的科技創新,也要扶持中小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并通過公共服務實現科技成果共享。要讓現代科技支撐起產業集群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3、堅持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促進企業智能化發展,打造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處于快速創新的爆發期,正催生第四次工業革命,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正深度融合到紡織服裝產業,數據要素對產業的賦能作用持續顯現,數字技術不斷催生紡織產業新變革、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是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基石,將加速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進程,提高品牌的快速反應能力,增強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能力。產業集群地區要大力支持企業數字化改造,整合更多的第三方資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促使產業集群中的大中小企業都能夠共享數字技術的最新成果,緊跟技術革命的步伐,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強大的競爭能力,保障紡織服裝產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4、堅持走品牌化發展之路,不斷提高集群企業產品研發設計水平,提高產品品質,推動產業高端化。建設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必須建立現代紡織服裝時尚品牌體系,就是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打造高品質、高性價比、高時尚度、高體驗感的紡織服裝品牌生態,打造中國時尚品牌的國際話語權。產業集群地區要鼓勵支持企業開發新產品、應用新技術、拓展新渠道、構建新模式,通過新纖維、新面料、新工藝的應用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在滿足人們對時尚美的需求的同時,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5、堅持綠色化發展,推動行業建立綠色可持續發展體系。建設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必須建立紡織綠色可持續發展體系,就是要努力構建綠色產品豐富、綠色工藝綠色制造普及、綠色消費廣為接受的低碳環保產業體系。產業集群地區要鼓勵引導廣大企業開發綠色紡織產品,推廣生態設計,應用綠色工藝,倡導綠色消費,讓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到行業每一個角落、深入到廣大消費者內心當中。綠色可持續既是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新時期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在約束,更是紡織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綠色化發展必將成為產業的新標簽、企業的新能力、消費者的新體驗。

  6、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培育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筑牢集群產業發展的人才基礎。建設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必須建立人才保障體系,就是要建立高素質的紡織服裝人才隊伍,既包括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高素質的科技研發設計人才,也包括高素質的生產營銷服務人才。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能夠在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各種要素資源成本不斷上漲的環境下,依然保持明顯的國際競爭比較優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保障。產業集群地區要緊緊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組織的支持,深入開展合作,堅持不懈,實施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才培養計劃,為企業源源不斷的輸送高素質人才。

  “十四五”時期是紡織行業全面建設紡織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落實二十大精神,構建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的關鍵時期,更是建設現代化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關鍵時期。紡織行業只有堅定信心,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堅持科技創新、品牌提升、綠色發展,才能早日建成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做出紡織行業的突出貢獻。

  江山壯麗,前程遠大,使命催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愿我們同心同德、攜手共進,開創紡織產業集群新的輝煌!

聲明:凡于本網文章前標有“CTEI網訊”之文章即表示為本網原創、編譯、第一信息源、第一媒體合作方等,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注文章來源自“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www.ctei.cn”,本網保留法律權利。
相關文章
 
  更多>
  更多>
11_副本.jpg
共謀良策,共話發展!
08.jpg
開局之年 第十七屆中
000.jpg
綠色低碳為這些榜樣點
sy.png
晨光紫 生命之愈
sy.png
第二十六屆巴黎展啟幕
20230118CTEI新春賀圖.jpg
祝業界同仁兔年新春快

合作媒體:《紡織服裝周刊》 《家紡時代》 《中國紡織》 《中國經濟網》

©中紡網絡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京ICP備11016217號-29

業務咨詢: ctei@cntac.org.cn

甘肃快三